隨意填寫個人資料、隨意在網上曬個人信息、隨意連接不明WiFi網絡、隨意掃描二維碼等行為,都存在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進而遭遇金融網絡詐騙的重大風險
●用戶在設置金融賬戶口令時,盡量使用數字、英文大小寫字母構成的組合,不要使用生日、姓名等容易被猜到的內容做口令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移動網絡支付在給公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侵害公眾財產帶來了可乘之機。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居家時間大幅提升,在線辦公、網絡購物等成為重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網絡安全風險。
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在網絡平臺以“采購防護物資”“獻愛心”等為幌子發(fā)布虛假信息,或假裝銷售口罩、手套和消毒劑等有較大需求的產品,以騙取受害人錢財。又如,有的犯罪分子利用虛假網站、電子商務平臺等實施網絡詐騙,以機票“退改簽”等為理由竊取受害人銀行卡號、口令、驗證碼等敏感信息,進而盜竊用戶資金。此外,還有一些人通過大量群發(fā)電子郵件方式騙取敏感信息,將主題設置為與疫情相關信息,附件以“旅行史信息收集表”“每日健康情況報告”等文檔為誘餌,誘騙受害者填寫個人信息,達到非法竊取個人信息的目的。
需要警惕的是,除了通過詐騙手段實施不法行為,一些網絡攻擊者還利用疫情對公眾心理的影響,將計算機病毒偽裝成包含“冠狀病毒”“疫情”“防護通知”等熱門字樣的信息,通過釣魚郵件、惡意鏈接等方式進行傳播,用戶一旦點擊下載,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或計算機、手機等終端設備被遠程控制。
工作和生活方式從線下轉至線上、從“面對面”轉向“不接觸”,人們在享受移動網絡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千萬不能忽視花樣翻新的新型網絡違法犯罪手段,時刻注意可能存在的金融網絡安全陷阱,保護好個人信息和財產。
個人信息泄露是不法分子實施金融詐騙的重要基礎,對于遠程辦公和生活,常見的信息泄露途徑主要有三類:一是在遠程共享訪問中權限過度開放導致信息泄露;二是遠程診療、教學、辦公過程中,出現個人隱私和數據泄露;三是部分手機應用程序存在缺乏隱私協議、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范圍描述不清、超范圍采集個人信息等情形。對普通用戶來說,隨意填寫個人資料、隨意在網上曬個人信息、隨意連接不明WiFi網絡、隨意掃描二維碼等行為,都存在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進而遭遇金融網絡詐騙的重大風險。
因此,在居家遠程辦公時,用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強防范,謹防個人信息泄露:一是不輕易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及其附件;二是不輕易點擊短信或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件中不明來源的鏈接;三是要從正規(guī)應用商店或官方網站下載安裝應用程序;四是不要隨意連接公用WiFi網絡;五是不要掃描沒有安全保障的二維碼;六是關注手機應用程序的權限獲取,不要輕易點擊應用程序的彈出廣告。
合理使用電子銀行安全認證方式,相當于給賬戶或資金上鎖,能夠大大降低金融網絡支付風險,使支付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用戶在設置金融賬戶口令時,盡量使用數字、英文大小寫字母構成的組合,不要使用生日、姓名等容易被猜到的內容做口令。同時,不要相信任何套取賬號、口令和短信驗證碼的行為,也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個人證件號碼、賬號、口令等。
一旦遭遇金融詐騙,用戶應在第一時間采取以下措施盡量挽回損失:如果還能登錄賬戶,應立即修改支付和登錄口令,同時轉出剩余資金,查詢交易明細,如有可疑交易須立即撥打金融機構客服電話;如果無法登錄賬戶,須立即致電金融機構,申請對賬戶進行臨時監(jiān)管,涉及銀行卡信息泄露的,應申請臨時凍結賬戶或掛失。此外,遭遇詐騙后,用戶應立即對電腦和手機進行全面殺毒,確認安全后再重新修改登錄和支付口令。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