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人臉識別技術大規(guī)模落地的同時,非法獲取、提供、破解人臉識別數(shù)據(jù)及關聯(lián)的電信網(wǎng)絡詐騙、非法發(fā)放及催收貸款等犯罪高發(fā)。風險無孔不入,保護好自己的“臉”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提交建議,呼吁從宣傳教育、行業(yè)自律、社會監(jiān)管、法律監(jiān)管等方面綜合施策,有效遏制濫用人臉識別技術的犯罪。
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他特別提到刑法在人臉信息保護中的作用。“要全面保護敏感個人信息,民法典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刑法也一定不能缺位。”周光權說。
...1...
人臉識別技術易破解易被濫用,相關犯罪頻發(fā)
南都:你為什么關注人臉識別?
周光權:這些年,人臉識別在社會場景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不可否認,人臉識別技術為相關管理活動的開展以及個人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借助于這一技術,驗證、識別特定自然人以及對個人行動的觀察和分析都變得十分容易。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人臉識別所取得的數(shù)據(jù)、信息作為身份識別的一種方式,被廣泛運用于交通出行(包括地鐵安檢、動車檢票等)、校園或小區(qū)進出門禁、單位考勤、網(wǎng)上銀行及移動支付等諸多領域。但是它的風險并沒有引起相應的足夠的重視。
南都:從你的觀察來看,目前人臉識別應用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
周光權:首先是技術層面,人臉識別容易被破解,這帶來不安全性。當前,制作模擬人臉模型以破解人臉識別驗證的黑色產業(yè)鏈已相當成熟,而且許多軟件代碼已經開源,用身份證照片就可以從技術上模擬張嘴、眨眼等動作,仿真效果很高,可以騙過許多人臉識別平臺。去年2月,清華大學RealAI研究團隊利用對抗樣本干擾技術,在短短15分鐘時間內就成功破解了19款國內主流手機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人臉識別“易破解”的安全隱患暴露無遺。
那么,隨著人臉識別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也對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方面,由于個人可能將足以識別個人的肖像、身份證圖片以及其他具有人身關聯(lián)性的人像及風景照片等都儲存在云盤上,個人對其敏感信息的保護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人臉識別技術極易被濫用,人臉識別信息被大數(shù)據(jù)公司或各種金融平臺App過度收集、隨意共享的現(xiàn)象廣泛存在,由此導致非法獲取、提供、破解人臉識別數(shù)據(jù)及關聯(lián)的電信網(wǎng)絡詐騙、非法發(fā)放及催收貸款等犯罪案件層出不窮,有的案件在定性上存在一定爭議。
此外,近年來涉人臉識別技術濫用的犯罪頻發(fā),而且類型多樣。比如入侵他人計算機系統(tǒng)獲取人臉信息、網(wǎng)絡換臉游戲騙取人臉信息、非法抓取人臉信息、通過技術將照片生成動態(tài)人臉驗證視頻等。此外,因為被害人的人臉識別信息被非法獲取后暴露行蹤軌跡,進而引發(fā)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聚眾斗毆的案件,在近年來也開始出現(xiàn)。
...2...
建議不再批準換臉游戲類App,堅守人臉信息“非必要不提供”
南都:你提到人臉識別技術的風險以及濫用帶來的嚴重后果,如何規(guī)避風險、防止濫用?
周光權:我認為應該大力推進司法機關與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網(wǎng)絡安全監(jiān)管機關的協(xié)作共建,建議原則上不再批準類似于換臉游戲App的軟件,以防止不良商家非法獲取公民敏感個人信息。
南都:人臉信息濫用相關案件頻發(fā)與人們自身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夠是否有關?
周光權:有一定關系。比如在超市門口,經常有人以顧客購物滿一定金額可獲贈洗衣液等禮品為名,要求顧客在領取禮品時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碼,并用手機拍照、錄制視頻等方式采集肖像信息,很多人會上當受騙。
正因此我也提出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公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對其個人信息尤其是人臉識別信息的保護意識,對個人照片、人臉視頻等堅守“非必要不提供”的立場。對于上面說的這種以禮品騙取個人信息的行為,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報警,公安機關及時調查核實,以防止犯罪人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實施電信網(wǎng)絡詐騙等犯罪行為。
...3...
刑法不能缺位,數(shù)罪并罰加大犯罪處罰力度
南都:在法律層面,民法典對公民的肖像權做了規(guī)定,去年實行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將人臉信息納入到敏感個人信息加以規(guī)定。你怎么看待當前我國法律對人臉信息的保護?
周光權:人臉數(shù)據(jù)屬于公民的生物信息,具有高度的人身依附性、專屬性等一般信息所不具備的信息特質,對這種信息的特殊保護歷來受到關注。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強調了這一點。
但由于當前與人臉識別相關的電信網(wǎng)絡詐騙、非法發(fā)放及催收貸款等犯罪案件層出不窮,有的案件在定性上存在一定爭議。因此,我認為要全面保護敏感個人信息,民法典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刑法也一定不能缺位。
南都:具體來說,在人臉識別的問題上,刑法和其他法律以及監(jiān)管手段的關系是怎樣的?具體應該怎么做?
周光權: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有一句名言:“最好的社會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對于個人信息、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和數(shù)據(jù)完整性、可用性等法益的保護而言,刑法只是“最后手段”。
我認為應對人臉識別問題應該綜合施策。首先要加強監(jiān)管,對哪些機構可以處理人臉識別信息作出更為細化的明確規(guī)定,設計相應的安全等級要求,并督促其根據(jù)個人信息保護法第55條建立、落實敏感個人信息保護的制度體系。
大數(shù)據(jù)公司要加強行業(yè)自律,遵循非必要不采集和“告知-同意”原則;對于使用人臉識別系統(tǒng)、采集相關信息的單位,應當建立特別嚴格、完善的人臉識別信息管理、調用、處理機制。
在打擊犯罪方面,公安機關應加大對人臉識別相關犯罪的打擊力度,接警必處,迅速開展偵查活動,做到件件有回音,力爭實現(xiàn)有案必破。
最后,刑法要發(fā)揮作用,應加大對涉及人臉識別犯罪的刑罰處罰力度。對于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通過掌握被害人行蹤軌跡侵害其人身安全,以及涉及電信詐騙等犯罪的,應當數(shù)罪并罰。對于因涉及濫用人臉識別技術構成犯罪被判刑的,原則上不適用緩刑,也輕易不適用假釋;同時,對罪犯適用禁止令,以防止其在出獄后很快重操舊業(yè)、繼續(xù)實施危害社會的網(wǎng)絡犯罪行為。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wǎng) |環(huán)球周刊網(wǎng) |新商報網(wǎng) |中國商界網(wǎng) |互聯(lián)快報網(wǎng) |萬能百科 |薄荷網(wǎng) |資訊_時尚網(wǎng) |連州財經網(wǎng)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wǎng)河南 |網(wǎng)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wǎng) |勵普網(wǎng)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wǎng)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wǎng) |深圳熱線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財報網(wǎng)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wǎng) |中原網(wǎng)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wǎng) |全球經濟網(wǎng) |消費導報網(wǎng) |外貿網(wǎng) |重播網(wǎng) |國際財經網(wǎng) |星島中文網(wǎng)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wǎng)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wǎng) |佳人網(wǎng) |稅法網(wǎng) |法務網(wǎng)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wǎng)
中國資本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