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賽事 > 正文
足協助力草根足球,要建“足球城”和“足球小鎮(zhèn)”
2017-12-20 14:00:00來源:

2017年亞足聯年度頒獎禮上,中國足協第一次收獲了草根足球激勵獎。這看似是多個入圍獎項落選后的安慰,但對重新出發(fā)的中國足球而言,卻是一種肯定與鼓勵。

無論是作為“龍頭”的國家隊,還是吸引眼球的中超聯賽,對于改變中國足球根基不牢、人才不足的現狀,所能發(fā)揮的作用有限。社會足球這個“金字塔基座”的厚度,決定著中國足球的高度和后勁?!吨袊闱蚋母锇l(fā)展總體方案》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而今經過3年實踐,正處于從近期目標向中期目標轉移的關鍵階段。讓草根足球盡早長成一片片“綠洲”,不只在于夯實基礎、營造氛圍,更關乎中國足球的未來。

業(yè)余賽事駛入快車道

12月初,“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總決賽在??诖蝽?,從海選賽和大區(qū)賽突圍而出的32支業(yè)余球隊分4個組別進行角逐,優(yōu)勝者有機會登上足協杯的舞臺。這項賽事創(chuàng)辦3年來,已然達到1.7萬多支隊伍、約50萬人次參與的龐大規(guī)模。

民間旺盛的足球需求與參與熱情,借助草根賽事的平臺得以釋放,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除了全國足球業(yè)余聯賽、中國城市足球聯賽等打響口碑的全國性品牌賽事,地方足協搭建的業(yè)余賽事網絡,正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民間“綠茵場”。僅成都一地,每年各類各級別足球比賽累計多達兩萬場。

在傳統(tǒng)的十一人制足球之外,五人制足球、沙灘足球也借助足球改革的激勵政策,駛入發(fā)展“快車道”。全國社會足球工作會議上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度的五人制超級聯賽和甲級聯賽總受眾人數達到3100萬人次,明年聯賽將擴軍;全國沙灘足球錦標賽引入新的發(fā)展模式后,賽事增至63場,覆蓋22個省區(qū)市。

在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看來,當前社會足球正在陽光雨露下生長,處于良性發(fā)展的軌道,“一是有完善的規(guī)劃,足球改革總體方案落到地方,省委省政府參與的達到85%—90%;二是場地設施的提升,按照‘十三五’規(guī)劃,從現在的1萬塊爭取增到7萬塊;三是地方聯席會議制度提供領導機制保障。有了這3點,可以看到深圳、廣東、上海、北京等地的社會足球都辦得有聲有色。”

中國足球曾經走過彎路,長期處于相對孤立的環(huán)境中。社會足球的價值在于為足球發(fā)展奠定根基,而打造“足球強國”的目標,要靠擴大足球人口來實現。成都沒有中超球隊卻致力于打造“足球強市”,正是依托完善的業(yè)余賽事體系和近200個業(yè)余俱樂部,將深厚的足球情懷變?yōu)樵鷮嵉奶咔蛉巳?,凝聚起一座城的足球力量?/p>

李毓毅坦言:“到2020年,足球人口要達到5000萬,這個目標很艱巨,我們目前的工作要把擴大足球人口作為重點。”《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提出,“通過社會足球人口不斷增加、水平不斷提高,為職業(yè)足球奠定扎實的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這意味著,足球人口不僅要數量,更要質量。本賽季全國業(yè)余聯賽首次與中乙聯賽形成升降級機制,但中國足協更希望參賽隊伍不以沖乙成功與否為評價標準,而是擴大業(yè)余俱樂部的本地影響,培育基層足球的肥沃土壤。

“未來的業(yè)余聯賽要把各地串聯起來,進行細化加強。業(yè)余聯賽水平慢慢提高了,通過一定準入制度與職業(yè)聯賽接軌。我們期待,由參與的人群來玩出一種機制、平臺乃至生活方式。”李毓毅說。

地方足協當好排頭兵

打開“綠茵歲月”APP,成都市足協的22個會員協會對行業(yè)管理、新聞發(fā)布、注冊認證、賽事運營、宣傳推廣等的需求,均能在這個專門研發(fā)的競賽組織管理平臺上“一站式”解決。僅此一個細節(jié),足見成都社會足球的精細化程度。

足球圈有句話:哪個地方足協發(fā)展得好,哪個地方的社會足球就搞得好。去年中國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后,各地方足協調整改革加快推進。有業(yè)內人士坦言,轉變行政化思維模式,對工作職能、目標和對象的重新定位是地方足協改革的核心,“不能還圍著金字塔塔尖的綜合性運動會、職業(yè)隊打轉,而要服務會員、服務廣大足球愛好者。”

11月中旬,北京市足協完成換屆,正式與北京市體育局“脫鉤”。在獨立生存后,社會足球成為重要抓手。“以前市足協和市足管中心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大家習慣做甲方,現在足協要找到做乙方的感覺。”北京市足協專職副主席汪江濤介紹,新一屆北京市足協在全國首個設立了球迷委員會,未來還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降低市民踢球的成本。

角色轉變成為地方足協的“必修課”,不僅要順應參與者的需求,更要學會管理。過去由于流程、規(guī)則、細節(jié)的不規(guī)范與不專業(yè),社會足球一度被貼上“野球”標簽。在業(yè)余賽事“井噴式”發(fā)展后,球員注冊、辦賽機構資質認定、賽事管控、裁判員培訓等工作越發(fā)需要準入門檻,并輔以強有力的管理舉措。

過去一個賽季,從足協杯到各地業(yè)余聯賽,追打裁判、球場互毆等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嚴重損害社會足球的形象。除了球隊自身的問題,地方足協疏于管理和引導難辭其咎。汪江濤認為,除了在選派裁判時進行賽前預判,盡量把人為因素降到最低外,一旦有人觸碰紅線,無論對球員還是辦賽機構,地方足協要有“一票否決”的處罰力度,敢于拉入黑名單。

成都市業(yè)余足球聯賽搞了20多年,得出的經驗是:既要事后嚴懲,更要事前防范,讓參與主體主動維護賽風賽紀,才是治本之道。成都市足協負責人表示,每次比賽前與參賽球隊“談一談”,向大家灌輸一種理念,比賽是大家自己的,有了歸屬感自然會珍惜比賽。而參與者的認同感,實際上增強了協會的權威性。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能否辦好社會足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方足協的建設。“脫鉤”之后,一些地方足協的組織體系、造血機制尚不健全,資產管理、人員配置、薪酬標準等配套政策,地方政府難以單獨突破。對此,李毓毅表示:“地方社會足球現在形成的所有格局都是地方足協做的工作,社會足球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當然我們也要重視,找到源頭來解決。”

社會足球還得接地氣

2017中國城市足球聯賽中,在延邊北國長白虎隊的主場,每場比賽都涌入近3萬名球迷,穿著統(tǒng)一服裝觀賽為主隊加油助威,聲勢絲毫不遜于中超賽場。如此火爆的場景,在以往幾乎不可想象。

首屆甲A聯賽,成都金牌球市名震南北,那些跟著爸媽做過“人浪”、喊過“雄起”的娃娃們,如今很多正在業(yè)余賽場馳騁,而他們的孩子將來也能通過校園足球走上綠茵場。這一代代的傳承,不正積淀著城市足球文化嗎?

群眾并非沒有參與足球的愿望,很多社區(qū)、單位都有自發(fā)組織的球賽。“社會足球的特征就是老百姓玩,各級足協來做服務。比如場地、裁判有困難,我們就來提供。對賽事進行相應的引導,整合各種資源搭建好平臺,讓老百姓可以開心地踢球。”李毓毅說。

武漢市有著100萬社會足球人口,為滿足群眾踢球需求,僅2017年就建成足球場地300片,實現對武漢三鎮(zhèn)的全覆蓋,各類社會足球賽事超過3000場。武漢漢為體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裁吳江說,還得拓展本地業(yè)余足球俱樂部,使之形成規(guī)模,依托這些俱樂部增加社會人群的足球歸屬感,推動社區(qū)青少年足球培訓。

目前,全國辦出口碑的業(yè)余足球賽事不少,比如北京的百隊杯、上海的陳毅杯等。一些地方還探索出為企事業(yè)單位定制賽事的新路子。辦好比賽的同時,如何讓社會足球更接地氣?北京市足協動了腦筋,未來在場邊配套餐飲服務、孩子玩耍設施等,讓足球變成家庭休閑的方式。某種程度上,這是社會足球的供給側改革。

與職業(yè)足球一樣,社會足球的發(fā)展同樣要按規(guī)律辦事,足球文化需要時間來涵養(yǎng),任何揠苗助長的行為都會損害本就脆弱的根基。“有些業(yè)余比賽打出非常懸殊的比分,說明比賽雙方水平不匹配,基層有辦賽熱情卻沒有專業(yè)知識,也與功利主義有關。”李毓毅直言,足球是民生,是精神,更是文化,腳踏實地才能水漲船高。

值得欣慰的是,以《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為指引,社會足球正行進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在全國社會足球工作會議展望2018年的規(guī)劃中,業(yè)余賽事、足球公益活動、基層教練員和裁判員培訓等方面都有清晰的路線圖。“我們要大力引導和推薦‘中國足球城’和‘中國足球小鎮(zhèn)’建設,樹立足球發(fā)展標桿,讓足球文化真正在城市生根,提升足球項目影響力。”中國足協黨組書記杜兆才說。

關鍵詞: 足球城 足球 足協

專題新聞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