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屏幕前演繹黑白人生社會功能受損亟須對癥下藥專家解讀
游戲成癮究竟是個什么鬼
◎ 游戲成癮個體背后的共同特征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自我迷失,對未來迷茫,想要找一個出口
◎ 網絡游戲成癮的青少年大腦對獎勵的敏感性增高,而對懲罰的敏感性降低,導致他們?yōu)楂@得即時獎勵而忽視長遠打算的嚴重負面結果
◎ 網癮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個問題家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如何與他們一起并肩作戰(zhàn),是很多家長需要重修的家庭課程
北京的冬日,空氣格外冷冽,蒼勁光禿的樹枝,桀驁不馴地直向天空。
一百多名身穿迷彩軍裝的學員正端坐在教室聽課。當天,老師分享的內容關于親子關系,課堂中途穿插提問時,學員爭先搶答。有的學員由于搶答太快說錯答案,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這是《法制日報》記者于1月8日在網癮戒除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看到的一幕。這樣活躍的氛圍,很難讓人將他們與印象中陰郁、孤僻的“網癮少年”對號入座。而事實上,因為網癮,他們與現實生活脫軌,休學、留級、失業(yè),是他們來到基地前的狀態(tài)。
在他們當中,有人曾長期穿尿不濕玩游戲,只因怕上廁所耽誤練級;有人因網線被拔,把開水澆到父親頭上;還有人玩游戲受阻后,用剪刀刺傷母親,爬到窗外欲跳樓自殺……
事實上,除了基地這數百名學員之外,還有更多的青少年深陷在網癮的泥潭不能自拔。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院長陸林對媒體透露,全世界范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fā)病率是6%,我國接近10%,網絡成癮是我國青少年較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為什么會沉迷游戲至癮?游戲成癮后,又該拿什么拯救孩子?
網癮被列為精神疾病
診療規(guī)范正在制定中
基地對學員進行過一項調查:95%以上的“網癮少年”覺得生活沒勁;94.6%的“網癮少年”具有內向、敏感的個性特質,他們內心自卑,對生活有強烈的無助感;54.8%的“網癮少年”因上網受到阻攔,采取過暴力手段。
“總結來看,游戲成癮個體背后的共同特征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自我迷失,對未來迷茫,想要找一個出口。”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主任、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成癮醫(yī)學中心主任陶然說。
據陶然介紹,自2003年開始,基地就陸續(xù)有家長因孩子沉迷網絡而來求診。什么是網癮?這是不是病?當時沒有定論。通過多年臨床實踐,陶然團隊慢慢發(fā)覺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
“很多孩子因為玩網絡游戲而荒廢學業(yè),這在生物學上叫‘社會功能受損’。”陶然介紹說,玩游戲不需要太多思考,大腦只要興奮一個區(qū)就夠用,長期下來,其社會功能就“廢用性萎縮”,出現情感麻痹等癥狀。大量檢查顯示,孩子若每天玩網游6小時以上,半年后,其大腦前額葉的葡萄糖代謝下降15%,大腦氧代謝下降8%。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在2018年更新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游戲成癮”設立條目,并明確9項診斷標準,以幫助精神科醫(yī)生確定患者是否對游戲產生依賴。新版本將由2019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wèi)生大會最終批準,并將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于2018年9月發(fā)布的《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提到,網絡成癮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后導致明顯的學業(yè)、職業(yè)和社會功能損傷。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需至少持續(xù)12個月才能確診。
陸林認為,過度依賴網絡只是一個現象,約有一半的孩子在依賴網絡的背后,會伴隨其他的問題,比如與父母關系問題、學業(yè)問題、注意缺陷障礙、焦慮或抑郁等。目前,我國尚沒有關于這一領域的診療規(guī)范,正在制定之中。
刺激產生多巴胺成癮
游戲開發(fā)商難辭其咎
“你撞開我的門我就自殺”“不給手機我就跳樓”……幾乎每一個來基地做心理咨詢的父母都會哭訴自己的孩子“想不開”。基地心理咨詢師紀文博分析,這背后傳出的聲音是,孩子在現實層面得不到滿足,所以在網絡世界尋找慰藉。
“游戲和現實世界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是即時滿足的。孩子的成績從40名上升到20名非常難,但游戲中的排名,可能玩家多花一點時間或錢,就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每一個在游戲里的行為都能得到鼓勵和及時反饋。”紀文博說。
紀文博分析,游戲中的角色通常都是王者、法師等所向披靡的強者,玩家能從角色身上找到成就感;游戲中的畫面、故事給人耳目一新的刺激感,滿足人們的探索欲望;而且游戲會不斷公布新任務,縮短了玩家獲得刺激的時間;同時游戲還增加了社交機制,比如公會系統等,進一步增加了玩家粘性,這些因素對青少年都有極強的吸引力。
紀文博認為,網癮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個問題家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如何與他們一起并肩作戰(zhàn),是很多家長需要重修的家庭課程。
上海仁濟醫(yī)院放射科主任醫(yī)師周滟說,網絡游戲成癮的青少年大腦對獎勵的敏感性增高,而對懲罰的敏感性降低,導致他們?yōu)楂@得即時獎勵而忽視長遠打算的嚴重負面結果。
周滟打比方說,在人類大腦里存在著一個隨時隨地想要犒賞自己的“小人兒”,最喜歡多巴胺分泌。然而,當勤奮的“小人兒”不再愿意忍受由正常途徑產生多巴胺時,會通過作弊的方式繞過原本精密設計好的強化學習這條路徑,通過自我刺激的方式,比如嗑藥、賭博、打游戲等,產生多巴胺。這時,大腦就“成癮”了。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鄭寧對記者分析,游戲成癮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青少年大腦發(fā)育不夠健全,意志薄弱,判斷力和自控能力較差,容易攀比模仿;二是家庭原因,一些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或者自己就是網迷、游戲迷;三是游戲開發(fā)設計者利用了人們追求新奇的心理,游戲情節(jié)常包含讓人獲得點數、升級、進化、獲得新情報、新物品、新技能等內容,讓孩子沉湎其中,難以自拔。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則認為,游戲現在也變成一種商業(yè)模式,很多游戲設計本身就是成癮設計,整個設計程序就是讓玩游戲的人習慣去做某件事情,在短時間之內無法自拔,長時間后不是興趣而是習慣,這就是依靠互聯網技術制作出來的“電子鴉片”。
“對未成年人來講,游戲成癮不僅源于缺少家庭關心,而且缺少必要的教育。很多游戲成癮孩子的父母也常常拿著手機,從小孩時代就打游戲,到了如今的手機時代,也是各玩各的手機。此外是缺少教育,如今很多青少年是隔代教育,奶奶和姥姥帶孩子,她們根本不懂什么是網癮,有什么危害。”朱巍對記者說。
游戲行業(yè)迎來嚴監(jiān)管
社會責任須勇于承擔
《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yè)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144.4億元;游戲用戶規(guī)模達6.26億人;中國上市游戲企業(yè)199家。
眼看不斷有孩子墜入網癮深淵,不少家長將游戲視為“電子鴉片”,認為游戲公司刻意將游戲設計成容易讓人上癮的樣子,然后源源不斷地吃“人血饅頭”。
事實上,游戲行業(yè)在2018年迎來重大變局。2018年3月,中央印發(fā)《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為游戲版號審批按下了“暫停鍵”,中國游戲產業(yè)整體收入增幅明顯放緩,直到2018年最后一個工作日版號審批工作才重啟;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f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實施網絡游戲總量調控”等;2018年12月,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成立,并對首批20款存在道德風險的網絡游戲進行了評議。
據了解,在立法層面,中國從修改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開始,一直到即將出臺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都在努力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戲。
在市場監(jiān)管趨嚴背景下,網絡游戲企業(yè)日益重視產品的文化屬性、教育功能和社會影響,并負擔起內容管理的主體責任。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也有游戲公司推出針對性措施,例如實名認證、引入父母監(jiān)管等。
以《王者榮耀》為例,2018年9月,《王者榮耀》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臺,對所有《王者榮耀》的游戲新用戶進行實名校驗。同年11月,騰訊游戲公布,《王者榮耀》公安實名校驗已100%覆蓋全國,且接入校驗以來12歲及以下兒童玩《王者榮耀》的時間平均減少了46%。
這套防沉迷系統剛上線,網上就出現了提供“解綁服務”的廣告。不過,不少用戶交錢之后賬號仍然受時長限制。據警方偵查,這實則是以未成年人為目標的新型詐騙手法。
“平臺不斷在打補丁,玩家不斷想鉆窟窿。”有行業(yè)人士認為,企業(yè)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已成為行業(yè)共識,但怎樣讓游戲成癮者在真實世界里有奮斗目標、怎樣給這些沉迷游戲的孩子們找到一個新的出口,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