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信用卡
3個月投資3個礦,“屯礦狂魔”贛鋒鋰業(yè)如何玩轉鋰周期
2023-08-04 19:19:34來源: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華夏能源網


(資料圖片)

“貪婪時恐懼,恐懼時貪婪”,這是股神巴菲特的金句。而如今,在鋰鹽投資方面,實控人李良彬正在踐行著這句話。

華夏能源網獲悉,近日,江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Z:002460)公告稱,公司擬以14.24億元的價格收購鑲黃旗蒙金礦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簡稱“蒙金礦業(yè)”)70%股權。

今年以來,作為國內鋰鹽龍頭企業(yè),不斷大手筆從海內外收購鋰礦(湖)資源。

5月,以自有資金3.6億元收購新余贛鋒礦業(yè)10%股權,目標直指江西上饒松樹崗鉭鈮礦;6月,又斥資近5億擬認購澳大利亞Leo Lithium Limited公司9.9%的股權,目標是后者旗下的Goulamina項目,該項目推斷鋰礦石資源總量約2.11億噸,折合碳酸鋰當量約為714萬噸。

回顧去年下半年,碳酸鋰價格仍處于高位時,鋰電產業(yè)鏈中下游企業(yè)紛紛向上游進軍,瘋狂買礦之時,卻沒有太多跟進;反而當今年價格持續(xù)下滑,一眾鋰鹽企業(yè)紛紛折戟、退出之時,卻“逆勢”而行,大筆資金投向鋰礦資源,意欲何為?

在利潤下滑的情況下仍斥巨資買礦,風險極大;但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此舉是李良彬應對“鋰周期”的手段。為何李良彬敢于“逆勢”買礦?面對“鋰周期”帶來的不利影響,又會如何應對呢?

價格,鋰鹽企業(yè)的生命線

對鋰鹽企業(yè)來說,碳酸鋰的價格就是業(yè)績生命線,而碳酸鋰的價格又受到“鋰周期”的影響。

上一個鋰周期被認為結束于2020年。彼時,碳酸鋰價格最低時僅為4萬元/噸。數據顯示,2020年,贛鋒鋰業(yè)凈利潤為10.25億元。

本輪“鋰周期”則從2021年開始,受益于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的爆發(fā),碳酸鋰的價格開始出現上漲趨勢,尤其到了2022年,價格更是呈現出了爆發(fā)式增長,并在下半年始終維持高位。

數據顯示,在2022年,碳酸鋰的價格最高時一度達到了60萬元/噸。

受此影響,國內鋰鹽企業(yè)業(yè)績迎來了大爆發(fā)。數據顯示,2022年,贛鋒鋰業(yè)實現營業(yè)收入418.23億元,同比增加274.68%;凈利潤205.04億元,同比增加292.16%,均創(chuàng)下了歷史最好成績。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2023年,“鋰周期”進入了碳酸鋰價格下跌階段,價格從高位60萬元/噸一度跌破20萬元/噸。受此影響,鋰鹽企業(yè)如同經歷了高峰的過山車一樣,業(yè)績直線下滑。

就已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業(yè)績預報的企業(yè)來看,(SZ:002497)同比下降 53.59%~62.43%,(SZ:002240)同比下降 76.81%~80.13%,而(SZ:000762)同比更是下降了 93.69%~95.79%。

截止華夏能源網發(fā)稿,雖然還未公布上半年業(yè)績,但利潤下滑已經初見端倪。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23.97億元,同比下降32%。凈利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碳酸鋰價格的下跌。

Wind數據統(tǒng)計,今年二季度,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25.46萬元/噸,較一季度又下降了36.79%。這意味著,上半年整體凈利下滑已成事實。

除此之外,由于的鋰鹽生產線是基于鋰價上漲時期的需求而建設的,當鋰價下跌時,還可能面臨庫存積壓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庫存積壓疊加利潤下滑,這樣的企業(yè)為何還要斥資買礦?為何要“鋌而走險”?

事實上,碳酸鋰的價格主要受供需關系影響。今年以來,為了避免遭遇“卡脖子”困境,包括寧德時代(SZ:300750)、比亞迪(SZ:002594)等中下游電池廠商、車企也均加入到了“買礦”大軍,碳酸鋰持續(xù)放量,是其價格走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從產業(yè)鏈下游來看,碳酸鋰的需求仍十分巨大。

首先在電動汽車市場,據五礦證券研究所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2474.3萬輛,相較2023年預計銷量1435.1萬輛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1.3%。高盛曾表示,電動汽車產量每增加1%,就會讓鋰需求比當前全球產量增加40%以上。預計2020—2030年,全球對鋰礦資源的需求將增加6倍。

另一方面的需求增量,來自新型儲能市場。當前,全球儲能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電化學儲能占比逐年上升,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增量貢獻者。預計至2025年,全球電化學儲能累計規(guī)模預計將達到233GW,年新增裝機量約77GW。

從這個角度說,碳酸鋰的需求端一直在擴大,鋰鹽企業(yè)營收會持續(xù)增長,只是毛利率會有所下滑而已。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贛鋒鋰業(yè)毛利率為37.33%,同比下降29.32個百分點,但相對于鋰電產業(yè)鏈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依然屬于高利潤。

多產業(yè)布局,應對“鋰周期”

面對“鋰周期”帶來的碳酸鋰價格的大漲大落,李良彬似乎早有預料。在2022年的新年致辭中,李良彬就警醒全體員工:

“鋰產品的周期性非常明顯,有20萬元的昨天,也可能有4萬元的明天?!?/p>

今年6月29日,在2022年度股東大會現場,有股東直接拋出了尖銳的問題:“公司董事長李良彬曾說‘鋰鹽有60萬元一噸的昨天,也可能有10萬元一噸的明天’,假如真跌至這個水平,是否還有盈利的能力?”

對此,發(fā)言人表示,公司作為龍頭企業(yè)有多年的積累,什么樣的鋰價都見過,“四五萬的鋰價都能夠生存,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回應背后,或已經做好應對“鋰周期”的準備,從下一步規(guī)劃來看,如李良彬所稱,公司將持續(xù)完善上下游一體化的資源布局。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近年來以鋰為核心,不斷擴張著業(yè)務版圖。目前除了上游鋰資源開發(fā),在下游鋰電池制造以及退役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方面均有所斬獲。

早在2014年,收購了深圳美拜電子,正式切入了鋰電池領域。公司的鋰電池業(yè)務目前涵蓋消費類電池、聚合物小電芯、固態(tài)鋰電池、鋰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 5大類、20余種產品。

的鋰電池業(yè)務,以2022年度的數據來看,全年動力/儲能出貨量達到超6GWh;鋰電池系列產品貢獻營業(yè)收入為64.7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15.49%。

針對業(yè)界關注的電池安全與續(xù)航里程問題,加大了對固態(tài)鋰電池的技術研發(fā)。公開信息顯示,第一批搭載固態(tài)電池的“東風E70”(由東風公司與合作開發(fā)的車型)已有50臺車批量下線交付市場,實測續(xù)航超過400公里。

在提高產能方面,這家公司已在新余、東莞、寧波、蘇州、惠州、重慶等地設立鋰電池研發(fā)及生產基地。今年1月、4月及5月,分別宣布了在東莞市的 50 億元的儲能投資、在呼市的鋰電池項目投資和在湖北襄陽的25億元投資。

剛剛在7月,又發(fā)公告稱,擬在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建設鋰電池生產項目,其中一期計劃投資60億元人民幣,年產10GWh,一體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再落一子。

除了買礦之外,也開始投資車企。在過去的一年,無論是9月的廣汽埃安A輪融資,還是11月的嵐圖汽車A輪融資,都能看到的身影。

布局業(yè)務很多,但與許多“跨界”公司不同,其核心業(yè)務均圍繞“鋰”展開。買礦、擴產、投資等巨額投資行為,需要大量資金。2022財年的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其現金流約為125億元;另外,從資產負債情況來看,近五年內,的負債率在40%上下浮動。

贛鋒鋰業(yè)已經把業(yè)務和投資放進了多個“籃子”里,未來如何把這些資源合理利用,實現效益最大化,對于這家激進中的企業(yè),仍存在巨大的考驗。

關鍵詞: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