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處利用人臉識別“殺熟”、出入小區(qū)只能“刷臉”……最近一段時間,伴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和普及,人臉識別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斷產生新的困擾。正因為如此,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于2021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時,人們無不拍手稱快。
人臉識別是人工智能的一種重要應用,擁有著不容置疑的便捷性和準確性優(yōu)勢。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人臉識別具有非接觸性特征,可以讓人們在毫無感覺的情況下完成身份認證。大到智慧城市、小到手機登錄,人臉識別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
人臉識別尤其在安全相關領域發(fā)揮著獨特而突出的作用,例如國境邊防、公共交通、城市治安、疫情防控……最被人稱道的是在2017年深圳發(fā)生的拐賣兒童案件中,通過人臉識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定位搜索,報案后不到15個小時孩子就回到了家人身邊。
然而,新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人臉識別也不例外。一方面,人臉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因此是極為敏感、極為重要的個人信息;另一方面,人臉信息相對于指紋、身份證號等其他個人信息,幾乎是目前最容易獲得的信息,一旦泄露將對個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危害,甚至還可能威脅公共安全。
人臉信息既然如此容易獲得,那么濫用人臉識別事件的頻發(fā)也可想而知。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憂人臉識別的安全性問題。例如,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去年發(fā)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顯示,64.39%的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被濫用的趨勢,30.86%的受訪者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泄露、濫用等遭受損失或者隱私被侵犯。
從法律的角度對人臉信息進行保護已經刻不容緩,《規(guī)定》的施行可謂正當其時。之前,對人臉識別的倫理風險進行探討,只是一種軟性約束;現(xiàn)在,《規(guī)定》則提供了全面且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據。《規(guī)定》明確了八種人臉識別的侵權行為,包括今年“3·15晚會”曝光的線下門店在經營場所濫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臉辨識、人臉分析等行為以及出入小區(qū)只能“刷臉”等社會反映強烈的幾類典型行為,十分“接地氣”。今后,“刷臉”出入小區(qū),必須依法征得業(yè)主或者物業(yè)使用人的同意,業(yè)主或者物業(yè)使用人不同意時需要提供其他合理的驗證方式。這對于人們而言,既是對“面子”的尊重,也是對“面子”的保護。
從技術的角度對人臉信息進行保護則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力點。“人臉識別需要被正確、合理地使用,同時找到解決安全、隱私泄露等問題的辦法,增強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和應用的信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shù)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強調。面對當前逐漸暴露出來的人臉識別風險,需要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有效治理之間找到平衡。在法律規(guī)范的基礎上,利用“技術之手”扼住濫用的“喉嚨”則是最為有效的途徑。事實上,人工智能產業(yè)界目前已經開始實踐可信人臉應用,從而確保人臉識別技術的正向應用。
對濫用人臉識別說不,其實是為了讓人臉識別走得更好更遠??萍枷蛏疲@應當是任何一項創(chuàng)新技術誕生和發(fā)展的“初心”,沒有例外。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