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yè)、中炬高新、加加食品等調味品龍頭企業(yè)剛剛發(fā)布提價公告,味精價格又創(chuàng)下近十年新高,調味品行業(yè)“漲價潮”或將持續(xù)。面對上游味精原料供應商的順勢提價,在終端產品價格已經“漲了一輪”的情況下,下游以味精作為原材料的調味品企業(yè)或將陷入“兩難處境”。
味精價格創(chuàng)十年新高
11月以來,味精價格每噸上漲超過千元。大宗商品分析機構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陳瑩瑩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11月中下旬,2021年大包裝味精(40目)年均價達到8870.8元/噸,同比上漲25.1%。其中11月30日,(40目)大包裝味精主流成交價格達到11300-11400元/噸,同比增加45.5%,這個價格創(chuàng)下了近十年來的新高。
味精在工業(yè)食品消費量中仍占據(jù)重要地位。陳瑩瑩表示,味精作為食品添加劑添加在如醬油、雞精、方便面、肉制品等工業(yè)食品中,工業(yè)食品加工消費量占味精總消費量的70%。截止到11月19日,預估2021年國內味精總消費量達到170.2萬噸。
行業(yè)上游頭部味精企業(yè)率先提價。梅花生物公開表示,11月份味精較三季度均價上漲了20%左右,預計會對四季度業(yè)績產生積極影響。蓮花健康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因上游原材料、能源價格及物流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根據(jù)市場行情,公司針對不同產品采取了不同的提價幅度及定價策略。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賣一噸味精,上游味精企業(yè)能較往年多賺300元。“以當前價位11300元/噸計算,不考慮副產品對沖等因素的情況下,賣一噸味精,上游味精企業(yè)盈利空間在500元左右,同比去年增加300元。” 陳瑩瑩說。
誰是價格上漲的“推手”
短期供應量不足是導致味精價格上漲的主因。陳瑩瑩分析稱,自今年三季度末起,味精價格漲勢較快,主要是因為味精各項化工輔料、動力能源價格的漲幅遠超往年,主原料玉米也高位運行,再加上味精主產區(qū)受政策影響,短期供應不足,下游又處常規(guī)消化旺季,供弱需強,上游主觀就向下游轉嫁成本壓力。
味精市場供應量不足情況或將持續(xù)。“下半年以來味精價格大漲,還有一個原因是供應量偏少。尤其在11月上旬,主產區(qū)開工不足,加上柴油上漲、物運成本增加、運力緊張、上下游庫存儲備不高以及上游味精企業(yè)有意識限量接單,在這些因素影響下,未來味精市場價格或將繼續(xù)保持高位上行。而未來五年,味精需求量仍將持續(xù)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1.4%。” 陳瑩瑩表示。
味精價格的上漲帶來了“連鎖反應”。上游味精企業(yè)的提價或進一步助推調味品市場的“漲價潮”。菱花集團呼和浩特味精廠的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按照當前的味精價格,企業(yè)剛剛開始盈利,此前一直在虧損。今年9月,企業(yè)每賣一噸味精虧損超過700元。味精價格上漲能夠緩解生產端的成本壓力,頭部企業(yè)提價隨之帶動了行業(yè)內其他企業(yè)的提價,味精價格上漲的趨勢短期內或難降溫。
終端產品價格或還有變化
上游味精企業(yè)將成本壓力以加價方式轉嫁出去后,下游企業(yè)的利潤將面臨“縮水”。“今年上半年,梅花生物、阜豐集團、蓮花健康的味精報價已經陸續(xù)調整。”一位山東地區(qū)食品廠采購商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原材料采購成本增加,但受市場相關規(guī)則的影響,終端產品的價格不能做同比例的調整,下游企業(yè)的虧損日益增加。
“隨著味精價格創(chuàng)近幾年新高,下游有明顯的觀望情緒,流通商戶多暫停追高,大型工業(yè)用戶也選擇剛需補單;因各項成本增加,中小型食品工業(yè)企業(yè)開工不足,消化能力不強。” 陳瑩瑩說。
味精價格上漲至新高點前,海天味業(yè)、中炬高新、加加食品等消費味精“主流群體”的終端產品價格已經公開“漲了一輪”。今年10月起,海天味業(yè)公布對醬油、蠔油、醬料等主要產品提價3%-7%。隨后、李錦記決定對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格上調6%-10%;恒順醋業(yè)也稱要將部分產品價格上調5%-15%;雪天鹽業(yè)也表示,小包食鹽出廠價上調在10%以內,工業(yè)鹽漲價幅度30%-50%;加加食品旗下醬油、蠔油、料酒、雞精和醋系列產品的出廠價格上調幅度為3%-7%不等。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產品提價均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了。這也就意味著,若上述企業(yè)按照當前的味精價格采購原材料,剛剛靠提價緩解的成本壓力或將再度加重。味精價格的上漲或令當前調味品市場的“漲價潮”進一步延續(xù)。涪陵榨菜相關負責人曾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若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也不排除相關產品再次提價的可能。
“味精目前在食品工業(yè)特別是調味品方面有一定的添加比例。隨著今年味精價格漲幅較高,下游調味品行業(yè)也不得不通過產品提價的方式向終端轉移成本壓力。”陳瑩瑩說。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