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事關3億新市民 機構搶灘消費金融藍海
近兩日,關于新市民的話題在金融圈火了一把。這主要源于3月4日中國銀保監(jiān)會、央行聯合發(fā)布的一個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業(yè)內人士認為,圍繞新市民的工作與生活消費所產生的業(yè)務機會,有望成為消費金融藍海市場。新機遇之下,已經有金融機構摩拳擦掌,準備分得一杯羹。
何為“新市民”
所謂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zhèn)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yè)大中專畢業(yè)生等。
通知指出,針對新市民在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重點領域,要不斷完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其中就包括:加強對新市民創(chuàng)業(yè)的信貸支持,加強對吸納新市民較多區(qū)域和行業(yè)的金融支持;豐富養(yǎng)老金融服務產品,合理滿足養(yǎng)老服務機構的融資需求。
此外,通知還提到將優(yōu)化住房金融服務。其中包括:因城施策,執(zhí)行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合理確定符合購房條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貸款的標準,提升借款和還款便利度;優(yōu)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務,針對新市民在進城、落戶過渡階段的差異化金融需求,為其購買家具、家電等合理提供消費信貸產品等。
“這個政策通知很細致且專門針對新市民這一具體客群,顯得很新穎,將金融監(jiān)管政策的‘精準滴灌’體現得淋漓盡致?!苯K蘇寧銀行金融科技高級研究員孫揚評價道,從通知內容來看,監(jiān)管的主要目的是要做透普惠,圍繞普惠客群的具體特點需求進行量身定制,包括在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子女上學、醫(yī)療、養(yǎng)老、消費等方面,通過數據、信息化開發(fā)出精準服務新市民的金融產品。
如今,新市民群體正日益壯大,僅目前就約有3億人。在業(yè)內看來,為讓城市里的新市民落地生根,金融機構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作為近距離觸達新市民的消費金融業(yè)務,尤其被看好。
《2021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主題調研報告》顯示,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消費金融用戶在50%以上,24-35歲之間的用戶合計在70%左右,而這恰恰說明消費金融業(yè)務可以滿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孫揚指出,政策利好下,金融科技公司可充分挖掘互聯網、政務、公共事業(yè)等大數據,為保險、消費金融、小微貸款等開發(fā)針對性的風控模型,提供給持牌機構;而銀行保險、持牌消金等金融機構,則有機會借助這一政策,和政府、數字經濟平臺等更深入地合作,對賬戶、結算、增信、非金融服務能力等充分整合,更好地將金融服務嵌入到新市民生活工作中,讓新市民不出門、不到網點、不下載App就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務。
已有機構行動
3月6日,就新市民金融服務,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20余家消金公司、互聯網銀行及數字經濟平臺,不少機構表示正在研究政策方向,對該服務表示觀望,但也有不少機構開始行動。
馬上消費金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聚焦數字金融,拓展金融服務深度,憑借數字化能力研發(fā)了智能風控、獲客、營銷、客服等一系列系統(tǒng),通過0物理網點和純線上服務,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務的通達性和可及性,基本實現城鄉(xiāng)全覆蓋。目前,馬上消費業(yè)務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覆蓋3C數碼、旅游運動、生活服務等百萬個消費場景,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計服務縣域、農村用戶分別超過3362萬人、2778萬人。
招聯消費金融也指出,公司開業(yè)即推出了全線上、免擔保的“好期貸”“信用付”兩大消費金融產品體系,以此嵌入到購物、旅游、裝修、教育培訓等各類消費場景中,目前業(yè)務覆蓋全國廣泛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用戶占比超過60%;中原消費金融則稱,針對新市民面對消費存在“盲目性”“沖動性”的情況,創(chuàng)新性地推出了“貸款冷靜期”服務,用戶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內提前還款,不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利息)。
除了持牌消金公司外,還有數字經濟平臺也有動作。例如樂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正在協助金融機構設計更好的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有針對性地支持新市民金融需求。一是創(chuàng)新消費場景,拓寬新市民金融客戶覆蓋面;二是通過金融數科業(yè)務,幫助金融機構定制針對新市民中各個細分人群的金融產品;三是幫助機構提升風險精細化運營能力,從而為更多的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對于后續(xù)機構新市民金融服務,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è)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說道,“目前,機構確實需要深入挖掘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重點領域存在的機會,針對新市民的切實需求,打造一批創(chuàng)新、高效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多個痛點待解
雖是新機遇,但背后挑戰(zhàn)不少。
首先就是部分新市民由于工作相對不穩(wěn)定、信貸記錄較少等,傳統(tǒng)金融機構的風控模式難以很好識別。
正如蘇筱芮指出,此前傳統(tǒng)金融服務在解決新市民金融需求方面,一是缺乏意識,對新市民缺乏相應關注,同時也沒有針對自身客群進行細分,新市民長期處于被忽略的狀態(tài);二是缺乏手段,一些新市民由于本地資產(房產、車產)不足或是就業(yè)方式靈活等,并不屬于傳統(tǒng)金融機構眼中的“優(yōu)質客群”,因此機構怠于此方面的授信研究與業(yè)務開拓,服務水平欠缺。
孫揚同樣說到,目前,傳統(tǒng)金融服務做下沉市場,確實比較缺乏風控識別能力和客戶經營經驗,更缺乏對于新市民客戶的用戶畫像和分析能力,以及對新市民客戶需求的深層次理解。
但現實情況是,這些新市民有著較強的信貸需求,卻出現了不少金融服務需求難以滿足的情形。
基于此,一位消費金融從業(yè)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新市民在城鎮(zhèn)居住時間較短,個人信用信息缺乏且缺少有效抵押物,傳統(tǒng)金融機構出于成本收益的考慮很難有效覆蓋這類群體的金融需求。因此,如何將金融服務嵌入到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租房買房、孩子上學等場景中,且使得這些需求能夠更便捷、低成本的獲得,該公司正在圍繞這些痛點設計新的金融產品。
“這些領域場景其實十分豐富,首先要有理解這些場景的專業(yè)人士,其次要能夠打造標準化平臺且有定制能力的產品實現場景覆蓋,再次要建立金融產品和這些領域的深度合作,這些都不簡單。另外還要解決使用金融服務過程中遇到的身份、政務流程、跨省數據資金結算、IT等問題,這也是不小的投入?!睂O揚說道。
孫揚指出,后續(xù),持牌金融機構可從新市民就業(yè)較多的平臺資金管理、新市民生活消費分期貸款、就業(yè)培訓或者教育貸款等方面去切入服務;金融科技公司則要多和政府部門合作,挖掘新市民數據,建立新市民模型以及配套風險評估的機制,幫助金融機構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此外,數字經濟平臺則可以從App開發(fā)、數據平臺建設、流量扶持等方面,介入到新市民金融服務場景,要和持牌金融機構形成合力。不過,也要注意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紅線。(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