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自己小區(qū)被封了。”近日,一位網友把卡夫卡《變形記》的開頭和疫情期間的小區(qū)封鎖巧妙結合,引發(fā)網友紛紛模仿。

“只要想起一生中做過的核酸,喉頭便長出了棉簽。”
“今天,媽媽被隔離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小區(qū)里有兩棟樓,一棟封了,另一棟也封了。”
從詩人張棗的《鏡中》,到法國作家加繆的《局外人》,再到魯迅的《秋夜》……網友們將自己在疫情中的感受、經歷仿照經典作品的經典片段表達出來,在網上掀起了一波“疫情文學”的高潮。
“一個事件必須要有共情,才能上升為公眾關注的熱點。”3月23日,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楊吉在接受天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社會中,觸發(fā)公平、倫理、感情或者民生等任何一個點,都有可能喚醒公眾的共情。一旦共情的感情效應達到了,再加上社交網絡這種全新的傳播分發(fā)生產機制推波助瀾,所謂的‘疫情文學’才能引發(fā)關注。”
楊吉認為,所謂的“疫情文學”是當下這個時代特有的產物。“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到第三個年頭,大眾的情緒從一開始的惶恐到后來的適應,再到如今的疲累,勢必需要一個抒發(fā)的渠道,于是選擇通過這種后現代的娛樂主義的方式,進行幽默吐槽。”
“疫情文學”發(fā)源于社交網絡平臺,在楊吉看來,從網絡傳播角度而言,它就是一種極具“網感”的文化創(chuàng)作,勢必會帶著“網感”的痕跡。“網感的痕跡就是符合網絡文化的一種表達,這種表達面向網絡受眾的需求,利用網絡平臺分發(fā),乃至利用網絡表情符號語言進行生產,導致戲仿、模仿或者無厘頭文化大肆橫行。”楊吉認為,由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疫情文學”中的大多數內容為名著戲仿了。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文學評論家王宏圖在接受天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的“疫情文學”其實是人們自我放松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同時,它也顯示出文學經典對人們精神的巨大影響。
王宏圖認為,如今的社會,自媒體風行,人人都可以創(chuàng)作,但絕大部分影響力其實不如經典來得大。“那些經典的表述方式比一般人自創(chuàng)的表述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人們把自己當今的感受寄寓其中,能達到更好的傳播與表達效果。”
從另一方面而言,王宏圖認為,對馬爾克斯、普魯斯特、杜拉斯、張愛玲等經典作家筆下的金句加以仿寫、重寫、改寫,把新鮮的生活感受灌注其中,讓人們與以往的文本相呼應,在某種意義上激活了經典,賦予了新鮮的血液。“這可謂文學傳承與傳播的一種絕好方式。”
不過,由于網絡傳播沒有嚴格的審查機制和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較低的準入門檻,內容和主題往往泥沙俱下、龍蛇混雜,難免會出現一些和當下社會風氣不符的內容。楊吉認為,對此尤其要防范,“要讓年輕一代了解到哪些內容是正常的表達,哪些內容違反了合法合規(guī)的表達界限。”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