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創(chuàng)業(yè) > 正文
食源性疾病四大“刺客”,“吃出來的病”?夏天一定要警惕
2023-08-04 14:50:00來源: 廣東衛(wèi)生信息

夏天帶著火熱的心踏步而來,入伏以后,干熱天氣更是轉為濕熱的“桑拿天”。同樣火熱的是大家對美食的向往,有人赴淄趕烤,有人歸京相聚,火鍋、燒烤、西瓜、雪糕……美食琳瑯滿目,應接不暇。

但你知道嗎?美食周圍一直潛伏著一批“隱形刺客”。它們常常來無影去無蹤,隨口下肚,不光“謀財”,甚至“害命”。輕則上吐下瀉,重則“有去無回”。坊間流傳,它們學名“食源性致病菌”……


(資料圖片)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種致病因子經攝食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俗點說,就是“吃出來的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很多,包括微生物、有毒動植物和一些有毒化學物質。夏季高溫高濕環(huán)境,給微生物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有力條件,特別是食源性致病菌,正迎來了“野蠻生長”的高峰期。

數量較少時,不足為患,便埋伏蓄力;一旦達到一定規(guī)模,它們便傾巢而出,遇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是“得志便猖狂”。

下面我們就來

聊聊四大著名“刺客”

副溶血弧菌

俗話說夏天和海鮮更配,但副溶血弧菌和海鮮可能更“登對”。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產品,包括多種海洋魚類、蝦、蟹、貝類等。

其表現的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次數不多)、腹痛,主要特點是在臍周部呈陣發(fā)性絞痛,腹瀉,常呈水樣便,有些出現低熱。嚴重者可導致脫水、血壓下降,甚至出現休克。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主要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

感染沙門氏菌的病人會出現腹痛、腹瀉(黃綠色水樣便、有時為膿血或粘液便)并伴有發(fā)熱的臨床表現。

免疫力較弱的人群(比如兒童、老人和孕婦)感染癥狀較重、會出現寒戰(zhàn)、驚厥、抽搐和昏迷等嚴重的并發(fā)癥。

因此建議食用熟制雞蛋,盡量不要食用溏心蛋或生食雞蛋。

(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精裝好房!程女士135.6萬搶購浦口弘陽旭日上城三區(qū)住宅!
  • 國泰君安:維持電網行業(yè)“增持”評級
  • 日經225指數低開0.4%,報32019.06點
  • 江蘇一男子吃燒烤后感染戊肝,平時愛擼串,尤其烤腰子
  • 柳州雀山公園(雀山公園)
  • 深圳音樂廳“小金樹”多民族童聲合唱團將登國家大劇院演出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