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華商報》報道了一則的新聞,說的是超市出現了印有唐詩的紙巾,因此市民們議論紛紛,觀點呈為兩派,反對者認為此事不雅,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尊重,支持者則認為這是正常的文化創(chuàng)意,無可厚非。
單看此報道,或許還可以說是記者太過于大驚小怪,豈料從昨天開始,微博陸續(xù)出現相關討論話題,標簽為“紙巾印唐詩被指不尊重文化”,事情就變得奇怪了起來。
至于印有唐詩的紙巾為何會被認為不尊重文化?報道引述一位采訪對象的觀點說:
(資料圖)
“唐詩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古代,對于詩書,有‘束之高閣’一說,詩書是很神圣的?,F在大家也常說要愛護書籍,書籍一般都放置在書架上。把唐詩印在紙巾上,用來擦嘴、擦鼻子,甚至上衛(wèi)生間用,這對于唐詩,很不尊重,對傳統(tǒng)文化不尊重?!?/p>
我小時候讀武俠小說,仿佛記得有這樣的橋段:看高手比劃武功,其中一位露出破綻,這讓觀者覺得會不會是故意“賣個破綻”,高手總不會武功如此低微,再看下去,才知道那是真的破綻——就如同報道里的“束之高閣”之說,乍看之下就是個頗能唬人的破綻,雖然它的本義到底是珍重地供了起來還是捆起來撇在一邊,是沒有什么疑義的。
當然,這些報道和話題討論往往呈現為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正說反說都有道理的庸俗辯證法。不過這并不重要。重要的不是具體觀點,而是議題設置,是議題設置背后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審視審查心態(tài)。
工廠將唐詩印到紙巾上,只是簡單的文化創(chuàng)意,至于人們購買與否,買回來會不會仔細閱讀,是用來擦嘴、擦鼻涕還是上衛(wèi)生間用,都可以歸諸為個體日常生活,使用者或許開卷有益,但哪怕是用來擦屁股,恐怕也不會自拍留念廣而告之。這樣庸常的市場行為和日常生活場景,居然也能設置為公共討論議題——“這么做對不對?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你怎么看呢?”
于個人而言,面對旁人對個體日常生活的指手畫腳還可以粗俗的回一句:又沒有妨礙到你,關你鳥事。但當這種指手畫腳化為公共議題,就成為一種公共審視甚至于審查,且不論它會得出怎樣的具體結論,這種審視目光的潛意識是人們的生活理應有一種正確狀態(tài),而非尊重承認人們日常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和多樣選擇。
帶著這樣的審視眼光,他們往往想象力豐富,如魯迅說“國人的想象力,唯在此層面上有如此飛躍”。托所謂網友或者市民之口,他們看到紙巾會聯(lián)想到衛(wèi)生間,會聯(lián)想到紙巾上的唐詩居然沾染了大便,想起這侮辱了傳統(tǒng)文化,他們看到女導游穿防曬褲會聯(lián)想到色情營銷——在這個角度上說,我們應該慶幸每年端午節(jié)還能吃到粽子,因為他們看到粽子居然沒有聯(lián)想到捆綁,聯(lián)想到SM,居然沒有正經討論一下用繩子捆粽子到底對不對。
與權力的主動介入審視相比,在公共社交媒體中自發(fā)組織形成的面向普通日常生活場景的審視打量不只是顯得令人厭煩,有時候更加顯得可笑——因為許多參與者往往是在不間斷地被審視打量處境中學會了如何去打量其他人,學會了去評價其他人的生活是否足夠正確足夠純潔。很多人已經太過于敏感,兩年前的這個時候,北京環(huán)球影城的威震天被舉報,原因是威震天經常說“愚蠢的人類”。
這種變化是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的,正如紙巾這篇報道所體現的,有關于唐詩,有關于傳統(tǒng)文化和是否給與了足夠尊重的話題,一直是過去幾年顯性的文化民族主義議題,許多人是會輕易的產生被冒犯之感,這使得議題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自覺或者不自覺間樂此不疲。
既然已然如此,對于我等普通人來說,能努力澄明內心潔身自好,已是福氣。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