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1日,納斯達克指數收報9192.34點,收復了3月初全球金融大動蕩出現的巨大跌幅。這一輪世界金融動蕩是否結束,會否再次出現第二、三波動蕩,中國該如何應對。日前參加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三期的嘉賓普遍認為雖然金融大動蕩暫時告一段落,但風險仍然存在,中國需要在規(guī)則、科技、產業(yè)、貨幣,以及多層次金融市場建設方面做好自己的事。
如何看待納斯達克指數收復失地?
3月初這輪全球金融動蕩注定載入史冊。美股創(chuàng)下了10天內四次出現熔斷的紀錄。在市場最恐慌的階段,所有大類資產價格均大幅下挫,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避險的工具。隨著各國特別是3月23日美聯(lián)儲推出了一攬子刺激計劃,3月24日納斯達克指數開始企穩(wěn)回升。
對于這一輪全球金融動蕩發(fā)生的原因,市場的觀點存在分歧。疫情沖擊被多數專家認為是導致本輪金融動蕩的關鍵原因。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股市的系統(tǒng)性變化是受疫情沖擊形成的大動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這次金融動蕩是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發(fā)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導致的。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這次全球動蕩的關鍵原因是疫情沖擊,但另一方面也受到過去十多年來長期的寬流動性和低利率積累的金融脆弱性的影響。興業(y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則認為,這一輪全球金融大動蕩是金融體系本身的問題所導致。
截至5月11日,納斯達克指數收報9192.34點,收復了3月初這輪全球金融大動蕩出現的巨大跌幅。但與會專家對于金融大動蕩是否已經過去持謹慎態(tài)度。
曹遠征表示,盡管到目前為止,資產市場價格的漲落還沒有引起杠桿率的變化,但高杠桿能否持續(xù)的問題需要高度關注。短期看有兩個風險需要高度關注:一是主權債務危機,二是發(fā)展中國家已經開始出現流動性的困難。
張燕生認為,疫情沖擊暴露出了世界的種種矛盾,對世界和中國的金融市場以及大國在全球的位置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他擔心,這次金融動蕩可能會有二次爆發(fā)和三次爆發(fā)的風險。
管濤指出,到目前為止,疫情還沒有結束,在目前大力度的救市政策下,只發(fā)生了股災,還沒有發(fā)生由股災引發(fā)的市場恐慌進而演化成全面的流動性危機,也沒有發(fā)生金融危機。但是隨著疫情的持續(xù)發(fā)展,對經濟沖擊壓力加大,股災是否會演變成金融危機值得高度關注。雖然現在美股出現了大幅反彈,金融市場企穩(wěn),但不能說二次探底的風險已經完全消除。美元指數仍處于高位。納指收復失地反映了在疫情沖擊下,科技股公司更多是通過線上遠程辦公,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美聯(lián)儲的放水主要流入了金融市場,導致股市的“虛高”,一旦經濟復蘇不及預期,矛盾可能會更加突出。此外,美聯(lián)儲針對疫情過早過快的出手救助加劇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王涵表示,這一輪救助過程沒有解決金融體系本身的問題,而是把問題推向了更極端的方式。各大央行大規(guī)模釋放流動性進一步攤薄了資本回報率,金融機構被逼進一步杠桿化,使得金融風險的進一步上升。這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一波美股的反彈主要得益于科技股,如果將標普500中的5只科技股剔除,則這一指數到現在為止仍是下跌的。短期內不能低估美股的反彈空間,但是同時也要警惕爬得越高,跌得越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書記、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王晉斌表示,大分化也許是未來理解全球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詞。
中國應如何應對?
疫情沖擊下全球金融動蕩對中國的影響路徑目前有多種表現形式。中國如何應對?曹遠征認為,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是疫情沖擊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張燕生認為,疫情沖擊對中國的影響,一是可能通過全球的貨幣金融動蕩產生,二是可能由于油價和大宗商品的波動產生,三是可能通過全球經濟衰退產生。中國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規(guī)則、科技、產業(yè)、貨幣等方面不斷做強;同時,還要主動與世界各國掛鉤。
管濤表示,全球金融動蕩對中國的影響路徑是兩個:一是金融渠道,二是實體經濟渠道。全球金融動蕩會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抑制的風險偏好。在本身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集中拋售風險資產,這會對中國相關的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同時,在實體經濟長期低迷、復蘇乏力的情況下,有可能世界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長期經濟低迷的可能性,這會導致中國的外需長期疲軟,會加劇全球范圍內的經貿摩擦,這將對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融資往來都會有一些影響。中國應抓住疫情防控領先的優(yōu)勢,推動復工復產把疫情防控的領先優(yōu)勢變成經濟復蘇的領先優(yōu)勢,這將為金融穩(wěn)定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持。同時,有深度、有廣度和有流動性的金融市場是吸收內外部沖擊的第一道防線,因此需要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此外,要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保持政策定力同時留有政策余地,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的監(jiān)測預警。
王涵也認為,中國要避免大刺激,保留部分政策彈性空間,為極端情況做好準備。同時,要從內部深挖紅利,增強中國金融體系穩(wěn)健性。聚焦民生、聚焦結構性問題的政策導向在未來顯得更加重要。疫情期間,中國供應鏈體現出的穩(wěn)定性、抗沖擊能力是個重大的優(yōu)勢。
王晉斌認為,分析中國的金融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要基于實體經濟去看。當前中國還是要想辦法刺激需求,使科技進步更上一個臺階,是未來中國綜合實力上臺階的核心要點。(江聃)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