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碳纖維正處于加速進口替代的機遇期,國內龍頭企業(yè)擴產意愿強烈。
2月15日晚間,國內碳纖維龍頭企業(yè)、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控股的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復神鷹”,688295)公告披露,擬使用科創(chuàng)板首次公開發(fā)行超募資金93204.40萬元人民幣及孳生利息實繳出資(中復神鷹碳纖維連云有限公司,下稱“神鷹連云港”)用于實施一新項目。神鷹連云港系中復神鷹全資子公司,新項目則為“年產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建設項目”。
此前的1月3日,中復神鷹發(fā)布公告,為進一步滿足國內重點領域對高性能碳纖維的迫切需求,保證關鍵原材料國產化,更好地促進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yè)鏈健康發(fā)展,公司擬在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新設一家全資子公司,即神鷹連云港,建設“年產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建設項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當時披露,該項目計劃總投資超59.62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為59.03億元,鋪底流動資金5937萬元。
對于資金來源,此前公告中稱為公司自有資金121188萬元,其余部分為銀行貸款。最新公告中提到,擬使用超募資金93204.40萬元及孳生利息,剩余資金由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方式解決。
2月15日當天,中復神鷹同時披露,為滿足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及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公司及子公司預計在2023年度向各家銀行申請綜合授信額度不超過人民幣99.80億元。
中復神鷹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及募集資金使用計劃。公司公告
中復神鷹于2022年4月6日在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上市。其首次公開發(fā)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10000萬股,發(fā)行價格為29.33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人民幣293300.00萬元,扣除發(fā)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人民幣277668.40萬元,超募資金為人民幣93204.40萬元。
中復神鷹成立于2006年,控股股東為中建材聯(lián)合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建有連云港、西寧生產基地和上海研發(fā)基地。
2019年9月,中復神鷹位于西寧的一期萬噸碳纖維項目正式投產。據公司2022年底對外消息,西寧一期已全面投產,實際產能與其理論產能存在一定的差異,綜合產能利用率在90%左右。而西寧二期14000噸項目,正處于加速建設階段,爭取2023年上半年能夠實現(xiàn)全面投產。而公司此前在連云港的生產基地現(xiàn)有產能規(guī)模3500噸/年。
碳纖維。
所謂的碳纖維,指聚丙烯腈(PAN)等有機纖維在高溫環(huán)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碳主鏈結構無機纖維。該材料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和化學穩(wěn)定性,密度比鋁低、強度比鋼高,是目前已大量生產的高性能纖維中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纖維。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體育休閑、壓力容器、碳/碳復合材料、交通建設等領域。
碳纖維的核心技術為原絲制備技術。目前國際上形成了濕法紡絲和干噴濕法紡絲兩種原絲制備工藝,后者則具有碳纖維表面缺陷少、拉伸性能和復合材料加工工藝性能優(yōu)異、紡絲速度快等優(yōu)點。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范圍內碳纖維核心生產技術主要集中美國和日本等少數(shù)幾個國家。國外主要包括日本東麗(TORAY)、日本東邦(TOHO)、日本三菱麗陽(MITSUBISHI)、美國赫氏(HEXCEL)、美國卓爾泰克(ZOLTEK)、德國西格里(SGL)等。近年來,國內碳纖維企業(yè)開始迅速成長,形成了中復神鷹、光威復材(300699)、中簡科技(300777)等具有競爭力的碳纖維企業(yè)。
據中復神鷹此前公告數(shù)據顯示,2020年國內碳纖維需求中,進口碳纖維供應量為3.04萬噸,占需求量的62%;國產碳纖維供應量為1.84萬噸,占需求量的38%。
中復神鷹稱,2020年國產占比較2019年的32%增長6個百分點,國產替代趨勢明顯。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碳纖維進口難度增加;另一方面為日本、美國等主要碳纖維生產國家縮緊了對中國碳纖維的供給,導致國內需求缺口增加。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日本、美國加強了對碳纖維出口中國的政策管控。
圖 中復神鷹招股意向書
就技術而言,經過十幾年的研發(fā),中復神鷹突破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噴濕法紡絲、快速均質預氧化碳化等核心技術工藝,系統(tǒng)掌握了碳纖維T300級(T值表示碳纖維拉伸強度,數(shù)量越大代表強度越高)、T700級、T800級、M30級(M值代表碳纖維拉伸模量,數(shù)值越大代表模量越高)、M35級千噸級技術和M40級、T1000級百噸級技術,建成了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千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yè)化生產線。
不過,中復神鷹方面此前也表示,盡管國產碳纖維正處于加速進口替代的機遇期,但另一方面,受制于國內碳纖維整體技術水平與日本、美國的差距,以及有效產能不足的問題,國內重點領域的碳纖維需求存在供應不足的風險。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