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聽店員說不到28克,后來一稱只有26.5克,一算每克黃金售價居然達到了742元。”近日,有消費者向澎湃質量觀投訴平臺反映,自己在中國黃金某門店購買的“一口價黃金飾品”未標注黃金克重,店員稱重后只報了一個“大概克重”。消費者購買后才意識到克重不符,感覺上當。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記者調查發(fā)現,“一口價”不標克重的貓膩,在很多金店都是這么干的,有的就算標了,也會有意模糊或者隱藏。
有消費者稱“一口價黃金”按克計算每克高達千元。
(相關資料圖)
要較真的話,“一口價”和按克售賣的黃金首飾是兩種銷售形式:前者按件銷售,不論克重直接標價出售;后者按克銷售,稱多少、賣多少,但是會收取加工費。有點像,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的區(qū)別。
其實兩種銷售形式,背后是兩種銷售策略?!耙豢趦r”黃金首飾往往比較重設計,款式新穎好看些,盈利點是黃金本身價值之外的品牌溢出、設計加工等附加值。按克售賣的黃金首飾,主打實惠,回收換購也比較方便,流通性更好,盈利點是金價公開透明、消費者買得放心安心。
既然瞄準的是兩種消費需求,就很難說哪個劃算、哪個不劃算。市場上多一種選擇,不是壞事兒。壞就壞在,有意混淆兩者,把按件計價的首飾,賣給想買按克購買的消費者,損害消費者知情權,導致事后扯皮,帶來消費糾紛。
怪消費者看不清前,得問問:店員說清了嗎?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第二十條規(guī)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的相關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無論黃金飾品按克銷售還是按件銷售,銷售人員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時,應當主動詳細告知相關內容,按規(guī)定對所售商品進行明碼標價,對消費者履行主動告知義務,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
不僅如此,買過黃金的消費者,一定被“精品黃金”、“3D硬金”“22K”“18K”“999”“5G黃金”等等概念搞暈頭過,再加上“零元換購”“以舊換新”“損耗費”“工藝費”等等各種套路混淆,很多普通消費者往往是進店前信心滿滿、進店后稀里糊涂。這種時候,店員多說一句、少說一句,學問就大了。消費侵權的隱患,也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的。
黃金火了——今年很多人都有這個印象?!耙淮翁赚F近300萬元”“中國大媽再次出手”“金店付款大排長龍”“年輕人熱衷存金豆”之類的話題,不斷刺激著人們的買金欲。這種背景下,很多人買黃金是看中了投資屬性,這個時候銷售“一口價”黃金首飾不盡告知義務,很難說不是有意為之。并且,隨著線上直播的熱潮興起,黃金珠寶首飾銷售的“一口金”模式亂象,在線上購物渠道也十分常見。
一個成熟健全的消費環(huán)境,應該是可以放心買、放心賣的地方,不能總是要求消費者每次消費前,都拿出復習趕考的勁頭做功課,變成半個行家。長此以往,對市場長期健康發(fā)展非常不利,買賣雙方都吃虧。所以,大火的黃金銷售中,“金斤計較”的工作,商家要做在前頭,監(jiān)管部門要真查真管。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