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降再次成為“風暴中心”,時至今日,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而曾經的網紅產品,“高利率”增額終身壽險也將迎來落幕。不過,預定利率下降對于險企而言喜憂參半,雖防止利差損風險,增加保費收入,但也會降低傳統險產品吸引力。
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再降可謂牽一發(fā)動全身。
5月16日,據證券日報報道,多家險企精算負責人表示,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退出市場是必然趨勢,退出時間很可能就在6月30日之前,這也意味著預定利率3.0%時代即將到來。
【資料圖】
預定利率下降牽動一眾保險產品,首當其沖的便是增額終身壽險。究其原因是預定利率下降促使增額終身壽險難逃收益下降的命運。換言之,增額終身壽險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也將影響險企的保費收入。
除增額終身壽險“受傷”外,包括重疾險、年金險、定期壽險在內的傳統險價格均會受到影響,對應的保費將“水漲船高”。
這也意味著,險企傳統險業(yè)務吸引力將略有下降,但受預定利率下降影響較小的分紅險有望緩解人身險公司的壓力。
保險產品預定利率3.5%時代將終結
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即將作別市場。
事實上,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降一事跡象可循。今年3月,在監(jiān)管組織多家險企召開的座談會上,各險企基本就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達成共識。據悉,有公司建議分階段調整,比如普通型長期年金的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目前為年復利3.5%,可以先降到3%,以后再動態(tài)調整。
而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和產品預定利率緊密相連,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的下降也意味著產品預定利率的降低。
隨之而來的便是監(jiān)管出手。4月,據媒體報道,監(jiān)管要求壽險公司調整新開發(fā)產品的定價利率,控制利差損,要求新開發(fā)產品的定價利率從3.5%降至3.0%。
事實上,回溯歷史,預定利率下降屢見不鮮,而監(jiān)管的出發(fā)點往往是抑制險企利差損風險。
畢竟在預定利率方面,我們有“血的教訓”。
早在90年代,銀行存款利率一度飆升至10%,為與銀行競爭,保險公司便推出高預定利率保單。然而在央行連續(xù)降息,銀行存款利率轉而掉頭向下時,部分保險公司卻沒有嗅到危險的氣息。造成的后果便是1999年前中國壽險的利差損高達500多億元,彼時,一眾險企背上巨大的利差損負債。
此番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再降的背后也可看出當下險企投資收益仍承壓,若過高的預定利率會為險企帶來利差損風險。
據銀保監(jiān)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險資的整體投資收益率為3.76%,低于儲蓄型業(yè)務的長期收益率精算假設5%。
以五大上市險企為例,2022年總投資收益率均同比下降。其中新華保險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至4.3%;中國人壽同比下降1.04個百分點至3.94%;中國太保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至4.2%。
不過今年一季度,除中國人保未披露相關數據外,其余4家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率有所回暖。新華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最高,達5.2%;中國人壽同期簡單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4.21%,同比上升33個基點。
“高利率”增額終身壽險最“受傷”
一石激起千層浪。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降最直觀的影響便是3.5%增額終身壽險。
在利率持續(xù)下行的背景下,增額終身壽險憑借利率鎖定功能和保額具有復利遞增的優(yōu)勢深受市場追捧,一時成為險企“吸金”的利器。
像新華保險2022年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保險產品中增額終身壽險便占據一席之地。榮華世家終身壽險原保費收入排名第三,為新華保險帶來79.4億元的保費收入。
增額終身壽險同樣在中郵人壽扮演著關鍵角色,兩款增額終身壽險占2022年保險業(yè)務收入的比重已超50%。
中郵年年好郵保一生C款終身壽險以及中郵年年好郵保一生A款終身壽險分別在2022年為中郵人壽帶來277.89億元、198.56億元的保險業(yè)務收入,而2022年全年中郵人壽的保險業(yè)務收入不過914.34億元。
陽光人壽也是如此??v覽公司2022年原保費收入居前五的保險產品,其中增額終身壽險就占據三個席位。其中陽光人壽臻鑫倍致終身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022年為204.24億元,位居第一位。
但如今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的下降也意味著增額終身壽險所帶來的收益將下降,先前增額終身壽險的“高收益”的優(yōu)勢將削弱,也將降低增額終身壽險的吸引力,從而牽連倚重增額終身壽險的險企。
不過,在預定利率下降的同時,包括增額終身壽險、定期壽險、年金險等產品將集體漲價,進一步影響險企保費收入。
據東吳證券測算,當預定利率從3.5%下調到3.0%后,年金險、終身壽險、定期壽險、兩全險和健康險對應毛保費漲幅分別為18.4%、19.5%、3.5%、7.5%和16.4%。
招商證券也表示,預計短期內或將導致增額終身壽等儲蓄險需求的集中釋放,隨后可能面臨銷售疲弱的一段真空期,保費收入將產生一定波動。
分紅險將“吃香”?
在傳統壽險產品受預定利率影響較大的背景下,分紅險和萬能險這類浮動收益型產品或將“吃香”。
因為分紅險和萬能險實際利率不定,簡單來講,分紅險不僅包括預定利率的部分,還包括紅利。萬能險的投資收益既有保底利率還有浮動利率。因此,預定利率下降對上述兩種產品影響較小。
事實上,兼具保障功能和穩(wěn)健收益的分紅險一直深受市場“垂青”。
自2000年中國人壽在我國保險市場上推出第一款分紅險——“千禧理財”后,分紅險“一炮而紅”,同時也掀起保險公司推出分紅險產品的熱潮,隨后分紅險一路高歌猛進,成為我國壽險業(yè)的主力軍之一,也是不少保險公司的“當家花旦”。
例如分紅險在新華保險、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太保壽險為例,2022年公司分紅險保險業(yè)務收入占總保險業(yè)務收入的比重達38%,僅次于傳統保險。
除此之外,2022年太保壽險保險業(yè)務收入前五大產品中分紅險占據兩個席位,位居第一、二名。其中鑫紅利兩全保險(分紅型)為太保帶來238.62億元的保險業(yè)務收入,金佑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A款(2014版)則為太保帶來146億元的保險業(yè)務收入。
無獨有偶,新華保險也是其中之一。2022年公司分紅險保險業(yè)務收入占總保險業(yè)務收入的比重同樣超過30%,達540億元,其中穩(wěn)得福兩全保險(分紅型)這只產品的保費收入位居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保險產品中首位。該產品獲得的元保險保費收入為199.44億元。
反觀人保壽險,2022年公司分紅險原保費收入甚至超過普通型壽險,占比逼近50%。細觀同期人保壽險原保費收入的前五位,更是有三只分紅險產品,分別為人保壽險鑫安兩全保險(分紅型)(C款)、人保壽險如意保兩全保險(分紅型)以及人保壽險聚財保養(yǎng)老年金保險(分紅型)。
其中人保壽險鑫安兩全保險(分紅型)(C款)保費收入穩(wěn)居第一的寶座,2022年獲取181.72億元的原保費收入。
在預定利率下調之際,“器重”分紅險的險企或將受益匪淺。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